為您資訊一切關於醫療的問題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種由眼球內組織發炎引致的眼疾,可導致永久失明。類固醇是現時的標準治療方式,但對部分患者的治療成效不佳,或出現嚴重副作用。由於缺乏有效治療,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演變成慢性或慣性復發的眼疾。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研究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發病機制,發現一條釋放神經內分泌生長激素的生物路徑GHRH (growth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pathway),可以誘發致病細胞Th17分化,演變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團隊並發現部分註冊藥物可抑制GHRH路徑,有望成為新療法。研究結果已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葡萄膜炎易復發且難治
葡萄膜為眼球的內層組織,位置在鞏膜與視網膜之間,由於顏色呈深紫色,故稱葡萄膜。它亦被稱為色素膜和血管膜,具有遮光、供給眼球營養的功能。葡萄膜炎的成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包括自身免疫性)。感染性葡萄膜炎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而大多數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沒有確定的病因,患者的淋巴細胞經常對視網膜抗原表現出異常反應,長期可演變成自身免疫疾病。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兼何善衡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譚智勇教授解釋:「葡萄膜炎的常見症狀有紅眼、疼痛和視力模糊。據估算,中國每年每十萬人中有150人患上葡萄膜炎。雖然患病率不高,但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種慢性、慣性復發的疾病,目前沒有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為患者帶來極大困擾。」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助理教授司徒家浩醫生補充:「類固醇是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標準治療方法,但對部分患者並不奏效,而且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可引致併發症。二線治療包括二線免疫系統抑制藥物或生物製劑,但仍然無法保證療效,同時也會有不少副作用。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治療選擇。」
GHRH抑制劑可緩解由致病細胞Th17引起的眼部炎症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研究團隊利用實驗小鼠模型,模擬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患者,了解當中的發病機制。研究人員在實驗小鼠的視網膜內,發現GHRH及GHRH受體的表達水平上升。GHRH 路徑的訊息傳遞會誘使致病細胞 Th17 分化過程出現失調,激發炎症細胞因子產生。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朱偉傑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由Th17細胞引發的眼部和神經炎症中,GHRH受體是致病細胞Th17分化的重要調節因子。通過利用GHRH抑制劑抑制該路徑的訊息傳遞,可以減少Th17細胞的數量,從而抑制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然而,GHRH受體抑制劑有機會抑制正常生長和發育,在臨床應用上存在困難,但團隊已經鎖定一條名為JAK-STAT3的下游信號通路,並發現有已批藥物可以抑制該通路,進一步開發新治療。」
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杜林博士表示:「Th17細胞可能引起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多發性硬化症。我們發現T細胞上的GHRH受體促進Th17細胞在自身免疫系統中的分化。根據相同的理論,GHRH受體抑制劑有潛力同時抑制自身免疫性神經炎症。」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破解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發病機制,並發現可抑制相關致病路徑的註冊藥物,有望成為新療法。左起: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杜林博士、研究助理教授朱偉傑博士、系主任兼何善衡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譚智勇教授及助理教授司徒家浩醫生。
葡萄膜為眼球的內層組織,位置在鞏膜(俗稱眼白)與視網膜之間,由於顏色呈深紫色,故稱葡萄膜。它亦被稱為色素膜和血管膜,具有遮光、供給眼球營養的功能。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護專業人士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