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為您資訊一切關於醫療的問題

「暖心行動」助千人通波仔 部分事前不知患病 逾兩成患者需裝至少4個支架 情況堪憂 冀政府改善本地公私營醫療協作

「暖心行動」助千人通波仔 部分事前不知患病 逾兩成患者需裝至少4個支架 情況堪憂 冀政府改善本地公私營醫療協作

來自:醫療資訊 - 醫療資訊
發佈日期:clock.png

講者:香港亞洲心臟中心主任、心臟科專科林逸賢醫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心血管科主任、心臟科專科曾子欣醫生 / 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總經理陳文偉先生 / 明愛莫張瑞勤社區中心李樹嫻姑娘


本港心臟病患增 卻難獲適切治療


香港近半人口為心臟病高危者 至少10萬人為患者

-高血壓、高膽固醇為常見心臟病高危因素

-本港2020至2022年人口健康調查,15至84歲人士(佔本港2023年中約649萬人):

 *51.9% 高膽固醇

 *29.5% 高血壓

  ^65至84歲人士中,每10人就有6人患有高血壓

-以本港現時接近750萬人口推算,即約44.9%香港人屬心臟病高危者

-另外,根據上述同一調查,15歲以上港人(約672.8 萬)之中,1.6%(即約10萬人)表示經醫生診斷患上冠心病

-心臟病患病率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其中85歲或以上人士高達7.7%


本港心臟病死亡率逐步上升 部分患者不理解自己情況

-心臟病為香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第3位

-死亡率自2020 年起一直上升,現已升至近10 年高位

-不過,「暖心行動」2023年訪問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

 *45.3%訪者檢查前不知道自己心臟健康的嚴重程度

 *38.5%受訪者表示不了解冠心病


冠心病併發症不可忽視

-可引致心肌梗塞、猝死、心臟衰竭、心律不正、增加中風風險等


「通波仔」須及時進行

-「通波仔」正式名稱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用以打通被血栓阻塞的血管

-及早「通波仔」有助減低急性病發及死亡風險

-但確診心臟病後,即使有需要做手術,公立醫院輪候時間亦可以非常長


公立醫院輪候時間過長 公私營醫療分配失衡

-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內科門診新症最長輪候時間,最長可達96星期

-患者過份集中在公營醫療系統

 *如非極為緊急個案,難有適切治療

-如可在私營醫療系統以合理價格跟進病情,市民多一個選擇

-惟現時大部分私營醫療服務所費不菲,難做分流效果

 *因應病情的複雜程度、支架的數量及物料、所選醫院及醫生,心臟手術費會有所不同


本港公私營醫療分配不均待解決 暖心行動成出路


甚麼是暖心行動?

-「暖心價」診斷及治療

 *暖心價心臟檢查、「通波仔」

 *令早期、較輕微的心臟病患者得到即時根治,避免病情惡化

-紓緩公私營醫療失衡

 *分流有需要患者到私營醫療

 *減少因輪候時間太長錯過治療黃金期的患者

-為市民心臟健康把關

 *主動走入社區,不少隱藏、即病情較輕微但未就醫的患者

 *呼籲更多組織響應及配合恆常化社區免費心臟篩查


暖心行動 - 暖心價診斷及治療、一條龍跟進

-暖心行動自2020年成立,截至2023年9月已處理共1000宗個案

-目的:

 *彌補公立醫資源有限問題,減少患者因輪候時間過長而未能得到適當治療的機會

 *嘗試收窄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差距,改善失衡問題

-暖心價「通波仔」

 *暖心價(接近公營醫院手術費用)於私營醫院做「通波仔」

-只需持有本港身份證,無需醫院轉介信亦可進行手術

-暖心價心臟檢查

 *收費進行心臟電腦掃描,會見心臟科專科醫生

 *及早發現心臟問題,經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做「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一條龍跟進:

 *快速問診諮詢 🡪 專車接送入院 🡪 進行手術 🡪 術後免費門診 🡪 轉介至醫管局覆診


私院價格非人人能負擔 暖心行動令香港醫療系統結構更理想

-「暖心行動」2023年訪問654名接受「通波仔」手術的冠心病患者:

 *85.6%受訪者表示,到一般私院進行手術會有不同程度的經濟困難

 *47.5%受訪者表示,會因為未能負擔私院治療費用,而選擇拖延治療

-公營醫療系統需求遠超供應,暖心行動為出路

 *須收窄公私營服務提供的差距,才可改善失衡問題

 *及早發現心臟病患者及高風險人士

 *盡早、及時處理及治療心臟問題

 *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壓力,資源可集中於較缺乏經濟能力和緊急個案


暖心行動3年數據 揭患心臟隱疾未止


助千名患者通波仔 年齡最小只有31歲 不少情況嚴重

-由2020年初起截至2023年9月,經暖心行動做通波仔的1000宗個案:

 *71%年齡介乎61至80歲

 *年齡最小個案只有31歲

 *性別比例約為2.5(男): 1(女)

-當中不少人情況嚴重,21.5%患者須安裝至少4個支架

-最壞情況曾須安裝8個支架,代表當時患者情況非常嚴重,手術刻不容緩


部分需通波仔患者不知心臟有事

-少數人(約1-2%)從免費篩查發現有需要患者,直接轉介暖心行動做手術

-即使從其他途徑申請暖心行動服務的人士,亦有部分不知自己心臟有事

-心血管如嚴重阻塞,患者亦未必察覺,但已須盡快做手術

-公私營醫療之間需要橋樑,令更多人可及早發現問題,儘早治療


免費社區心臟篩查 對象為高風險的長者

-主辦:暖心行動

 *提供醫護資源提供篩查及轉介服務

-合作伙伴:SoCO 社區組織協會/旺角街坊會/循道愛華耆樂中心/香港明愛/中華便以利會恩慈長者鄰舍中心/白田浸信會/香港家庭福利會

 *安排義工、場地及聯絡基層市民

-對象:65 歲或以上長者

-受恵人數:合共1061位長者(2020年初至2023年9月)

 *平均年齡:71.3歲

 *最高年齡:95歲


近一半人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 少數驗出有心房顫動

-接受篩查的1061人中,53.3%(565人)被發現有瓣膜性心臟病問題:

 *輕微血液返流:514人

 *中度至嚴重血液返流:43人

 *主動脈擴張:4人

 *風濕性心臟病:2人

 *嚴重心瓣狹窄:1人

-另外,3%(3人)被驗出心房顫動問題

 *心房顫動患者如同時患有腎臟疾病,會增加栓塞和出血風險,亦可能影響腎臟血液循環,嚴重可致腎衰竭

 *而篩查中21%(222人)驗出高尿蛋白,代表或有腎臟問題


超過1成長者須轉介跟進

-篩查中,12.4%(132人)獲開出轉介信

-病人主要患有較嚴重心臟病或其他疾病而不知情

 *例如:心瓣倒流、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

-將轉介病人到政府或其他私營機構跟進

-個案比較輕微病人則加以觀察狀況


基層長者輪候醫療難 公私營協作方為上策


長者健康意識低 難察覺身體異常

-長者健康意識較薄弱,未必察覺身體有毛病

 *不少待身體嚴重不適才求醫,情況或已嚴峻

-即使有心檢查,要取得基層醫療服務亦不容易

 *長者或對主動取得相關資訊感困難

-公立醫院病人多,有覆診也難為基層長者頻密監察

 *或令部分人的病情未及發現已迅速惡化


大灣區醫療未必對基層有助

-政府於今年施政報告力推大灣區醫療融入香港醫療架構

 *例如:擴大「長者醫療券」適用範圍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

-計劃雖主打基層醫療服務,但跨區醫療限制多,例如溝通、交通等

 *或僅有助較輕微、病情穩定長期病個案,心臟科未必適合

-計劃本身亦無助鼓勵長者及早發現及治療疾病


公私營協作應要更進一步

-現行公私營協作計劃:

 *參加計劃患者以公營醫院價格到私院求診/治療

 *惟涵蓋範圍不大,只有門診服務,通波仔等心臟手術並未在計劃內

-應善用私營醫療資源

 *如分流公立醫院病人至私營,接受心臟檢查/手術


公私營協作應要更進一步

-繼續讓篩查走進社區,有助找出更多隱疾個案

 *已成功找到不少有需要做心臟手術但不自知者

-外展手法彈性服務,長者在熟悉社區篩查,加強動力

-加強預防篩查,及早治療,減少嚴重個案之餘,亦可減輕醫療系統壓力

-長遠而言,篩查有助加強長者健康認知及意識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護專業人士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