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為您資訊一切關於醫療的問題

老年黃斑病變和糖尿黃斑水腫治療方案 濕性老年黄斑病變患者分享患病歷程

老年黃斑病變和糖尿黃斑水腫治療方案 濕性老年黄斑病變患者分享患病歷程

來自:醫療資訊 - 【醫療資訊】
發佈日期:clock.png

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聯同香港醫護聯盟於昨日(3月30日)舉辦記者會,會上公布了它們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2023年2月訪問共200名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患者的調查結果,了解他們的治療情況,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醫生和66歲的濕性老年黄斑病變患者林女士亦有分享他們的想法和經歷。


在記者會上邀請了眼科專科醫生龐朝輝醫生,分享有關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的資訊和及早治療的重要性。龐醫生表示老年黃斑病變的高發年齡為60至65歲,亦是導致60歲以上長者失明的主要元兇。「黃斑點為視網膜中心的部分,是感光神經細胞最密集的區域,主要負責控制視力的敏銳度。當黃斑點出現退化或病變,可導致視力模糊或視覺出現盲點。」龐醫生指老年黃斑點病變可分為「乾性」及「濕性」,後者嚴重的可致盲。 

 

龐醫生續稱,年老、吸煙、肥胖、高血壓或高血脂、長時間接觸陽光或紫外線照射,以及家族遺傳等,均是老年黃斑病變的致病風險因素。主要病徵包括閱讀或進行近距離工作時需要更強的光線;難以適應較暗的光線,例如進入光線昏暗的房間;影像尤其是直線會變形扭曲;影像變淡;中央視力變得模糊;影像中央或附近區域變黑或有盲點,以及視力逐漸或突然喪失。 

 

至於另一種可致盲疾病——糖尿黃斑水腫,是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症。香港調查顯示,接近四成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當中包括糖尿黃斑水腫,是本港致盲疾病第三位,更是引致香港勞動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龐醫生解釋,持續高血糖會影響血管健康,包括導致視網膜血管循環不佳,令血中含氧量減少,刺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與血管生成素-2(Ang-2)上升。「這些血管容易破裂滲血,導致視膜網水腫。假如水腫發生於視細胞密集的黃斑點,便會引發糖尿黃斑水腫,破壞視力甚至致盲。」長期糖尿病患者、吸煙及高血壓或高血脂人士,均是患糖尿黃斑水腫高危一族,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影像顏色變淡、線條斑駁曲折、視野內出現漂浮物等,一旦出現這些警號便應立即求診。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均可利用「阿姆斯勒栅格表」做自我檢測,若發現不妥應立即求醫。 

 

一旦懷疑患有老年黃斑病變或糖尿黃斑水腫,醫生一般會利用眼底檢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或眼底螢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等檢查作診斷。 

 

「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的治療方法部分雷同,均可採用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眼內注射藥物、雙抗(anti-VEGF + anti-ANG-2)眼內注射藥物、激光光凝治療(laser photocoagulation)等方法治療,前者亦可以採用光動力治療(Photodynamic Therapy);後者則有類固醇眼內注射 (Intravitreal steroids)。」龐醫生說。 


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nti-VEGF)藥物治療為現時香港較常用的一線治療藥物,可阻礙血管增生過程,減少血管滲漏,改善病人視力。龐醫生最後強調,患者愈早開始接受治療,便愈能維持視力,在黃金治療期、即視力未嚴重受損前接受治療,療效明顯更佳。尤其是濕性老年黃斑病變患者,若病情一拖再拖,未有及時治療,視網膜可能已經結疤,視力損失難以逆轉,甚至有機會致盲。 

 

龐醫生解釋「患者在治療開始時需進行頻密的起始治療(loading dose),為患者帶來最大程度的視力改善。而起始治療 亦要配合維持治療才能保持視力,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可是,目前可用的治療大多在維持治療階段還需要頻繁注射以維持療效,令患者和照顧者帶來負擔。」 

 

藥物推陳出新,現在已推出新一代雙抗(anti-VEGF + anti-ANG-2)眼內注射藥物,通過同時阻斷VEGF-A和Ang-2的雙重機制,達到抗新生血管生成,進一步穩定血管及抑制炎症等作用。臨床研究發現最新雙抗治療藥物不但十分安全,更能延長至每四個月注射一次且不減治療效果,從而可減少打針次數,減輕患者和醫療系統的治療負擔。

 

記者會亦請到66歲的濕性老年黄斑病變患者林女士,分享患病歷程。 

 

2018年3月林女士開始發現視力模糊,並突然猛流眼水,看到的景象又變得彎彎曲曲,本來是想到公立醫院求診,但她女兒覺得病症很急很嚴重,著她立即看私家眼科醫生,檢查後確診為濕性老年黃斑病變,要立即進行眼内注射藥物治療,並要連續三個月每月一針。「藥費真的很貴,我要求私家醫生為我寫公立醫院轉介信,但排期要等6個月(即2018年10月),唯有先在私家眼科打三針,病情開始穩定下來,不再流眼水。」 

 

6個月後林女士終於見到公立醫院醫生,獲安排一個月後開始治療,完成後再定期覆診,病情變差 時再打針,一直至今合共打了十多針。「我後來上網瀏覽才知道這個病有黃金治療期,真慶幸當初女兒帶我去看私家醫生,否則若真的等6個月才看政府眼科,到時都差不多盲了。」林女士說。 

 

「我沒怪醫生,事實上真是沒辦法,這麼多病人,人手又不夠。我每次去等打針,整間打針房等待的病人都有一百幾十。次次覆診都預留大半日,見到醫生時也不敢問得多,以免阻到他們。我見其他病人要排期很久才排到打針,有些甚至要排一年。我知道這個病需要持續治療,我算穩定仍要覆診,去年覆診時發現有點水腫,又要再打針。但排期要排到今年6月,等足9個月,這麼長時間也有點擔心不知病情會否惡化。」 

 

林女士擔心自己,也替其他病人憂心。「我覺得病人等得太久,醫生護士們又很忙,大家都辛苦。我剛知道自己打針原來是有政府資助,對病人來說當然是好事,但可能令輪候打針時間更長,所以政府真的要想辦法解決問題。特別是病情緊急的病人,若沒錢看私家醫生,便會白白錯過黃金治療期,通俗點說就是『等到有得醫都嘥藥費』。」 

 

政策建議 

 

記者會最後由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會長曾建平先生作總結,他樂見經過多年爭取過多年爭取後,政府終於在2022年底,首次將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的一線藥物(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眼内注射)納入為撒瑪利亞基金資助藥物,幫助有經濟困難的患者用藥。可是,在現今輪候及治療等候期已嚴重過長的情况下,此項德政卻加劇惡化前線工作壓力和輪候治療情況。 

 

實際上,病發首三個月為黃金治療期,在視力未嚴重受損前接受治療,療效明顯更佳;相反,若未有及時治療,視力損失便難以逆轉,甚至有機會致盲。在收集眾多患者意見後,香港視網膜病變協會建議有關當局盡快從多方面著手,多管齊下改善服務,應對龐大的服務需求,縮短輪候時間,包括: 

 

在供應方面,必須盡快增撥資源,增加人手供應,培訓、招聘及挽留相關醫護人員,以緩解人手及相關配套的瓶頸問題;同時加快落實公私營合作,制定明確指引把病人分流到私家眼科接受檢查及治療,讓有急切需要的病人盡快治療;亦可考慮制定機制,把相對穩定及急切性較低的眼疾患者分流到私家眼科接受監測及治療。 

 

在需求方面,隨著人口持續老化及生活方式的改變,濕性老年黃斑病變及糖尿黃斑水腫患者人數持續上升,加上一線藥物巳成政府資助藥物,令到服務需求百上加斤。有關當局應盡快考慮引入新一代較長效的眼内注射藥物以減少打針次數,無疑能減輕對服務需求的壓力。 

 

在教育方面,建議投放資源製作更多有關老年黃斑病變和糖尿黃斑水腫的教育素材,加強患者了解及早治療,自我管理及監察重要性,亦有助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溝通。另外,提升地區康健中心/站的在管理市民眼睛健康的角色,加入眼科檢查,串連社區資源,提高大眾認知及監測眼睛健康的能力。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