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資訊一切關於醫療的問題
本港百分之一人患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正疾病,患者一般出現不規則、極快的心律,可分為三大種類,早期-陣發性 (持續時間不超過7天,一般在24小時內)、後期-持續性 (持續時間超過7天)、及後期-永久性 (持續超過一年)。據估計,香港大約有百分之一的人患有心房顫動 (按現時約7百多萬人口計算,即約有7萬多人患有) 。
起搏電流紊亂引致 增加嚴重併發症風險
心臟分為上方左/右心房、下方左/右心室,連接着肺靜脈的右心房,其上壁的竇房結是天然起搏器,當肺靜脈細胞變得異常,發出紊亂的電流,心房就不受竇房結控制,並快速、不規則地收縮,心室或不能有效將血液泵至全身,甚至出現心瓣倒流,部分血液或會積聚在心房,並形成血栓,一旦進入血流可堵塞血管。
心房顫動不會引致即時死亡,卻是不少慢性病或致死原因:
-中風風險是非患者的 5 倍
-患心臟衰竭的風險是非患者的 3 倍
-心臟病發的風險比非患者增加約 7 成
-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比非患者約 4 成
-死亡的風險比非患者高約 4 倍
病徵包括心悸、疲累等 糖尿、高血壓等「都市病」可致病
患者或會出現包括心悸、心翳、暈眩、氣喘等症狀,但亦有可能完全無病徵,嚴重時或說話含糊不清、視力模糊及四肢乏力。而心房顫動主要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增長 (每增長10歲,患上心房顫動的風險便會增加一倍,故較多長者患有)、性別 (男性患病風險較女性高出50%)、肥胖、糖尿病、吸煙、飲酒、心瓣疾病、高血壓、甲狀腺亢進、慢性腎病、遺傳。
消融術可治病情較重者 惟暗藏風險
初期病人會使用藥物治療,但有效率只有約3成至6成半,而且復發率可達約77%。醫生或建議藥物無效的病人儘早做心臟導管消融術,有時亦是較嚴重病人的一線治療,常見方式例如導管射頻消融術 (傳統射頻消融術)及冷凍球囊消融術。惟不論傳統射頻消融術或冷凍球囊,均有機會在手術時傷到其他組織,引致嚴重風險,例如血栓及中風、心房食道瘻管 (Atrio-Esophageal Fistula)、膈神經受損 (Phrenic Nerve injury)、心包填塞、肺靜脈狹窄 (Pulmonary Vein Stenosis)。而新消融技術「脈衝場消融術 (Pulsed-field Ablation)」,能夠令治療更精準安全及快速。
新治療技術 – 脈衝場消融術 減低嚴重併發症機會 手術時間比其他消融術短
脈衝場消融術會向目標組織,釋放一系列持續數微秒高振幅電脈衝,強脈衝電場會令細胞膜上出現不可修復的電穿孔,細胞內物因而慢慢流出,令細胞凋亡,而且獲歐盟CE認可,代表在安全、設計、生產及監督上均達標。
脈衝場消融術因能控制脈衝強度,故可精準破壞目標,不同細胞對電脈衝阻力不一,而心肌細胞是阻力最低的細胞,可在不傷及其他組織下,破壞異常的心肌細胞,可避免傷害其他組織,例如食道、膈神經等,令出現嚴重併發症機會大降(e.g. 出現肺靜脈狹窄情況:脈衝場 0% vs 傳統射頻32.5%)。
另外,脈衝場消融術相比其他消融術較易操作,令整體手術時間可短約一半,有助減低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痛苦,多出的時間容許醫生可即時再進行左心耳封堵術。
本港已有私院引入脈衝場消融術
嘉諾撒醫院香港亞洲心臟中心,為全港首間私家醫院引入脈衝場消融術,今年2月儀器抵港後,已用作治療11名心房顫動病人,效果良好,暫時所有患者沒出現併發症或其他特殊狀況,現時亞洲除了香港,只有澳洲及新加坡有引入此技術。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