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衞生組織最新的《世界聽力報告》顯示,現時聽力缺失的健康問題,影響全球超過十五億人。報告更預計,到了2050年,全球四分一人會有聽力問題,近二十五億人將患有某種程度的聽力缺失,其中至少七億人將需要接受復康服務。呼籲人們要對預防與治療聽力的保健,盡早作出適當「投資」。
資訊由陳鍵明醫生提供
「不少年輕人長期戴無綫耳機聽歌、睇片、打遊戲,音量容易過大,再加上工作環境的噪音污染,可對內耳聽力神經造成負擔,長期下來聽力難免受損。聽力受損早期是暫時性的,病人會耳鳴和耳痛,嚴重者會失眠和頭痛。此時通常只要服用藥物,並讓耳朵休息即可復元。不過,一旦聽力已嚴重受損,復元的可能性則頗低,因此保護聽力是相當重要的事。」耳鼻喉科醫生陳鍵明稱。
人的內耳有兩個部分,分別是耳蝸和前庭系統,前者將聲音振動轉換為電脈衝,後者負責維持平衡,內耳的聽力損失的原因一般指老年聽力退化、噪聲性聽力損失、突發性失聰及聽神經瘤等。當一個人長期處於過度和反覆噪音環境中,聽力就會受損,「以聽音樂為例,聽八十五分貝的聲音多於三十分鐘,已經有聽力受損的機會;聽一百分貝多於十五分鐘,聽力受損的風險更高。」
遵守60/60護聽標準
時間接觸和聲量強度是聽力受損的主要因素,陳醫生提醒大家謹記,使用耳機聆聽如聽音樂、打遊戲等等,應以「60/60」的準則為標準,即是音量不要超過最高輸出音量的60%。同時亦不能連續聽超過六十分鐘,建議每聽一小時便要停止,稍作休息。「另外,我也建議使用降噪耳機,可以隔絕大約十五至二十分貝的聲音,對於保護聽力有一定幫助。」
保護聽覺竅門
防止噪音是護耳第一步,陳醫生指出,「年輕人和中年人的聽力嚴重受損不算普遍,但高音量聆聽對聽力的影響屬長期累積性,隨年齡增長,內毛細胞會慢慢退化,聽力就會有很大機會出現損傷。一個人的聽力受損除了生活習慣使然,還有職業性聽力受損,有求診者從事音樂、酒吧、地盤行業,長期都處於強勁聲響的工作環境中,他們便要多加注意聽力健康。」
聽力保健應及早做起,不少人對耳朵的健康都會忽略,直到進行聽力檢查時,才會知道聽力受到影響。「不論甚麼年齡層人士,當察覺到聆聽狀況出現問題,例如當你跟兩個或以上的人交談時,發覺感到較難跟上傾談的內容、發覺自己經常要求別人將說話重複一遍,都應進行聽力檢查。」進行聽力檢查前,應由耳科醫生先作外耳檢查,確保無耳垢阻塞、發炎等問題,然後再由聽力學家進行聽力測量。定期進行聽力檢查,可隨時監控聽力變化情況,能讓自己清楚了解最新聽力狀況。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