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關節炎,顧名思義會脊椎發炎,但其實還會引發其他問題,例如虹膜炎、慢性腸炎等,可說是由頭到腳均受影響。有研究發現,脊椎關節炎甚至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等致命風險。有風濕病專科醫生指出,不少病人會延誤診治,提醒應及早開展適切療程控制病情,以減低心臟病和中風風險。
脊椎關節炎為免疫系統疾病,自身免疫系統會錯誤攻擊脊椎及其周邊關節。風濕病科專科醫生鍾浩然推算,香港現時約有1%人口患有脊椎關節炎。
資訊由鍾浩然醫生提供
誤以為腰骨痛而延醫
脊椎關節炎最常見的病徵為腰骨痛。「因為腰骨痛太常見,一般人會以為自己坐姿不正導致,而無為意患上脊椎關節炎。結果患者會低估自己病情,造成延醫,因此切勿忽略腰骨痛這警號。」鍾醫生說。他續指,有患者由病發至確診可長達11年。
另外,跟一般的腰骨痛不同,患者的病發年齡相對較年輕,約為45歲以下。而且一般腰骨痛的話,大多是不動便不痛;然而,脊椎關節炎的患者,反而多活動的話,痛感會減少;不動的話,則會比較痛。
脊椎關節炎不只影響脊椎 更會遍及全身
雖然脊椎關節炎名字有脊椎,但其影響遍佈全身;不只會影響脊椎周邊關節,也會影響腳板、腳踭,甚至會有虹膜炎、慢性腸炎、克隆氏症等。
一份去年三月發表的研究發現,脊椎關節炎患者患有尿道感染、皮膚感染、敗血性關節炎的風險均較高。「當關節不斷發炎或被破壞,等於提供機會讓細菌積聚、繁殖,整個人的狀態變差,不同問題都會發生。」研究團隊成員之一的鍾醫生說。
可致命心臟病中風風險也較高
除了一般感染,脊椎關節炎患者患上可致命的心臟病和中風風險也較一般人高。一項綜合5,046名香港患者數據的研究顯示,患有脊椎關節炎的男士出現一次缺血性中風為每十萬人449.1人,女士則為每十萬人262.2人;相較香港人口數字,男士為每十萬人為270.7人和女士為每十萬人204.5人高很多。
另外,脊柱關節炎的患者出現心肌梗塞為每十萬人男士有418.2人,較亞太區人口的每十萬人男士有221人高近一倍。
生物製劑藥物有助降低患者心血管風險
有參與該項研究的鍾醫生指出,相信是持續發炎導致血管鈣化,令患者更容易出現心血管問題。他指研究同時發現,若脊柱關節炎患者有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anti-TNF)藥物,有效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和中風的風險。
他建議患者應該及早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分為兩大類,包括白介素和抗腫瘤壞死因子,後者已使用10多年,各方面的數據亦較齊備,所以獲較廣泛採用。」鍾醫生說。
他提醒,一般患者病發時均甚年輕,應該及早接受合適治療控制病情,否則除了會影響脊椎外,更有可能會增加感染風險、影響身體其他部位,甚至出現致命的心血管病。
鍾醫生提醒,脊椎關節炎的患者使用抗腫瘤壞死因子藥物後自行停藥的話,復發率高達7成,患者應依從醫生指示用藥。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