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資訊

林緯遜醫生 — 類鼻疽透過皮膚感染 可致皮膚膿腫、肺炎及敗血病

林緯遜醫生 — 類鼻疽透過皮膚感染 可致皮膚膿腫、肺炎及敗血病

來自:專科資訊
發佈日期:clock.png

本港今年至今累計29人感染類鼻疽,當中6人已離世,且大部份病人居於深水埗。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醫生日前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時表示,類鼻疽主要透過皮膚感染,假如接觸到受污染的泥土或水源,便有機會受到感染;他又指,本地的感染個案較罕見,惟根據過往數字,死亡率可高達3成。


林緯遜表示,類鼻疽是一種細菌感染,由「類鼻疽伯克氏菌」所引致,在東南亞及澳洲北部地區較流行,能造成肺炎、膿腫或敗血症等嚴重疾病。類鼻疽在香港較罕見,本地醫學界早前曾進行一項回顧研究,發現1998年至2017年間公立醫院僅錄得61宗個案,但死亡率高達31%,因此不容忽視。


林緯遜指,類鼻疽主要透過皮膚感染,假如接觸到受污染的泥土或水源,便有機會受到感染,引發皮膚膿腫等的病徵;一旦細菌經皮膚進入體內,可經由血液到達其他地方,造成肺炎或敗血症等。如果患者本身的免疫力較強,有機會沒有病徵,但較弱的則可能出現嚴重疾病或慢性感染。


他亦提醒,為免患上類鼻疽,民眾應避免直接接觸受污染的泥土或水源,尤其在郊野地區,最好穿上保護衣物,不要赤腳行走,同時謹記勤洗手,勿飲用生水。


類鼻疽症狀似感冒?

類鼻疽的臨牀表現包括局部感染(例如皮膚膿腫)、肺炎、腦膜腦炎、敗血症或慢性化膿性感染。視乎感染的部位,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痛楚或腫脹、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結腫大。


9類人最高危 潛伏期達21日


衞生署指,有長期病患,包括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的人受到感染的風險會較高。另外,從事農務,實驗室和醫護工作的人士也可能於職業環境中受感染。潛伏期通常為2至4周,但可以介乎1天至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