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閱讀本地訊息
主圖右至左:「關注化療後帶來噁心及嘔吐等副作用及其預防藥物」問卷調查結果公佈記者會中,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及大腸癌患者Candy分享
由化療所引起的噁心和嘔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簡稱CINV)是治療癌症過程中常見的副作用。如果不加以適當控制的話,CINV可以嚴重影響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和日常活動,甚至有可能影響他們接受化學治療的意願。然而,包括癌症患者在內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實CINV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及早預防第一週期的CINV,更可以有效降低隨後化療週期出現CINV的風險。
關注CINV的問卷調查
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於2022年第三季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了162名18至70歲以上的癌症患者,其中86%的受訪者(139人)在過去三年內接受過化療,目的是探索癌症患者CINV的副作用以及可以預防那些副作用的藥物的了解與認知程度,希望藉此引起社會對癌症患者CINV副作用的關注,並改善患者受CINV困擾的情況及對未來治療的政策提出建議,最終讓更廣泛的癌症患者受惠,造福社群。調查顯示,這139名受訪者中,女性佔71%。至於在癌症類別的分佈方面,乳癌佔最多,達41%,其次是佔百分之17的大腸癌。
調查顯示,近八成受訪者化療後曾出現CINV的情況,當中以50歲以下群組出現的機率較高,並常見於使用高度(HEC)和中度致嘔性(MEC)化療藥的患者。有七成受訪者表示在化療後的第2到5日出現CINV等副作用,屬於延遲性嘔吐,
高於出現急性嘔吐(24小時內)受訪者的機率。如果化療後出現CINV等副作用,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會向醫護人員求助,而超過七成受訪者表示會先向醫生尋求協助。幾乎全數受訪者(97%)表示CINV等副作用對飲食方面的影響最大,當中甚至有七成半受訪者認為其影響程度已達到高度至嚴重的水平。
對CINV存有誤解
內科腫瘤科專科吳劍邦醫生指出,CINV不但會嚴重影響癌症患者的生活質素,而且會降低病人對抗癌治療的依從性,以至最終影響療效。嚴重的噁心嘔吐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缺乏營養、焦慮、體力狀況水平降低、傷口裂開、食道黏膜撕裂等嚴重後果。
按照發生的時間來判斷,CINV可以分成兩種類型。急性CINV一般發生在給藥後數分鐘至數小時之內,而延遲性CINV則多在進行化療24小時之後發生,可能持續數天。吳劍邦醫生表示:「醫療研究顯示,如果發生第一週期CINV,出現第二週期CINV的可能性就會增加6.5倍,而出現第三週期的機率更會增加14倍。所以,及早預防第一週期的CINV,可以有效降低隨後化療週期出現的CINV風險。」
有加強公眾教育工作的必要
目前,國際指引一致推薦「5-HT3受體拮抗劑+NK1受體拮抗劑+類固醇」的三聯方案,是中高度致嘔性化療藥物所致CINV的標準預防方案。混合止嘔藥物只需在每次化療週期的第一日服用1粒,相當簡單方便,一劑二合一,又可達到長效預防CINV。
另一方面,調查中只有兩成半受訪者認為化療後的CINV等副作用是可預防的,有超過四成受訪者認為是無法預防的,有四成半受訪者認為即使仍然感到噁心,
藥物能有效預防嘔吐已經足夠,50歲以下群組更超過半數。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方嘉儀女士表示:「調查大部份受訪者對於預防CINV的認知存在誤解,近全數受訪者對預防CINV藥物的認知嚴重不足,甚至有近三成受訪者表示不清楚或已經忘記了曾否服用過相關的藥物。因此,我們希望可以加強公眾教育方面的工作,讓癌症患者知道預防CINV的重要性,而且現時有適當的治療藥物可以控制甚至預防CINV,並提供不同藥物配方讓癌症患者選擇,希望有助患者改善化療後的生活質素。」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