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新聞

近距離閱讀本地訊息

「香港育齡婦女經痛及對子宮內膜異位症認知」問卷調查公布  認知不足十大謬誤致延醫8年 朱古力瘤成計時炸彈引嚴重後果

「香港育齡婦女經痛及對子宮內膜異位症認知」問卷調查公布 認知不足十大謬誤致延醫8年 朱古力瘤成計時炸彈引嚴重後果

來自:本地新聞
發佈日期:clock.png

主圖(左起)香港醫護聯盟註冊社工黃敏兒女士、婦產科專科李文軒醫生、婦產科專科蘇振康醫生


香港人對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普遍認知不深,卻原來每 10 名女性便可能有一位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1),估計香港現有逾 20 萬名育齡婦女和女童患有此病 (1,2)。這種慢性疾病死亡風險雖不高,但會為患者長期帶來難以忍受的經痛、性交痛、排便痛或排尿痛、慢性骨盆疼痛等痛症,還有噁心、疲勞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及學習。 

 

國際研究數據顯示,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帶來的劇痛和其他徵狀,會令患者減少約 4 分之 1 工作時間 (4);其引起的性交痛會影響患者和/或其伴侶的性健康;患者同時可能伴有抑鬱、焦慮和不孕,嚴重打擊其身心健康;若長期置諸不理更會成為計時炸彈,引致緊急手術等嚴重後果,絕不能掉以輕心。 

 

香港醫護聯盟於 2022 年 5 月至 6 月進行一項「香港育齡婦女經痛及對子宮內膜異位症認知」問卷調查,了解她們的經痛情況及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認知,於昨日(11月10日)舉辦記者招待會公布調查結果,並請來專業人士剖析有關此病的詳情及十大謬誤,希望讓市民大眾更了解其嚴重性及治療方法。 

 

7 成受訪者不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症 

記者會首先由香港醫護聯盟註冊社工黃敏兒公布問卷調查結果。今次調查以網上問卷形式合共訪問 686 名 18 至 49 歲女性,其中 501 名受訪者於過去3個月出現最少一次月經失調或不適;近半數受訪者曾因經痛以致無法工作、上學、社交活動或正常生活,當中大部分為 18 至 34 歲;曾受經痛之苦的受訪者中,6 成認為自己的經痛程度達到 4 級或以上,並會影響專注力,甚至活動困難。 

 

另外,101 名受訪者被診斷患有與子宮有關的疾病,當中 41 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惟近 7 成受訪者對子宮內膜異位症完全不認識或極少了解;僅 3% 相對了解該病症。42% 受訪者從未向婦產科專科醫生求診或進行婦科檢查,其中 18 至 24歲 受訪者中,逾 7 成從未向婦科求診或進行婦科檢查;25 至 29 歲也有近 6 成。至於其他曾向婦科求診的受訪者,18 至 29 歲組別的求診原因主要是出現月經不適症狀;30 歲以上則多為定期婦科檢查。可見年輕女士即使面對經痛或其他月經不適的問題,亦不會意識到應盡快進行婦科檢查。 

 

雖然有道病向淺中醫,但不少經期不適的受訪者,都是在症狀明顯影響生活或惡化時才會求醫。18 至 29 歲組別半數以上覺得婦科收費高而沒即時看醫生;40 至 49 歲則因恐懼而諱疾忌醫;所有受訪者中,有 3 成想求醫卻不知道應該找哪位婦產科醫生,又或沒有熟悉的婦產科醫生而延誤診治。 

 

病症影響生育能力 

很多婦女以為經期痛症屬於正常反應而不予理會,惟根據一些外國的研究及報道,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從症狀出現到最終被診斷和治療,平均延誤診治 7 至 8 年(3)。出席記者會的婦產科專科李文軒醫生便提出忠告,子宮內膜異位症會影響生育能力;若延誤診治,卵巢囊腫有機會扭曲或破裂,導致下腹部或背部突然劇烈疼痛、陰道出血、腹脹,須立即進行緊急手術,雖不常見,但仍有一定風險。 

 

因此李文軒醫生提醒,婦女若出現以下週期性或非週期性體徵和症狀,便可能敲響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警號鐘,應盡快求醫診治。症狀包括:痛經、深度性交疼痛、排尿及排便疼痛、直腸疼痛出血或血尿、週期性咳嗽/咯血(咳血)/胸口痛、週期性疤痕腫脹和疼痛、疲勞和不孕;至於患有腹盆腔疼 

 

痛、痛經、月經過多、不孕、性交困難和/或性交後出血,以及/或先前診斷為卵巢囊腫、或盆腔炎等婦女,均是患子宮內膜異位症高危者,現時估計一般女性群中發病率為 2% 至 10%;在不育女性中高達 50%。統計數據顯示,約有 20 萬名香港婦女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包括朱古力瘤),亦即平均每 10 名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就有 1 人患有此症 (5)。 

 

出現症狀應立即求醫診治 

至於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炎症性疾病,定義為子宮外存在子宮內膜樣組織(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外的組織)。這種子宮內膜異位組織的形成和生長是雌激素依賴性的,因此主要見於生育年齡期間的婦女。假如子宮內膜異位出現在卵巢,可形成朱古力瘤,一旦破裂液體會流進體腔,造成劇痛,須立即接受緊急手術。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理生理學至今尚未確定,李文軒醫生指成因可能是月經逆行、腹膜細胞轉化、胚胎細胞轉化、手術疤痕、植入、子宮內膜細胞轉化、免疫系統紊亂等。 

 

李文軒醫生表示,若女性身體出現任何症狀,應立即向婦產科專科醫生求診,並建議25歲以上女性每年進行婦科檢查。如懷疑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包括朱古力瘤),可接受盆骨及腹部檢查和觸診,婦科診所有較齊全的檢測儀器,可即場進行盆腔超聲波檢查,及早找出病變,再決定治療方案,包括手術和藥物治療。如發現卵巢囊腫,可考慮微創或開刀手術;如針對子宮腺肌瘤,可考慮以高頻率聚焦超聲波(HIFU)切除。如果患者沒打算立即懷孕,可考慮進行藥物治療,主要是荷爾蒙藥物,例如避孕藥或專門醫治子宮內膜異位(包括朱古力瘤)的口服黃體素,亦有非口服藥如停經針。 

 

李文軒醫生曾診治過不少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他在記者會上分享了一個病例。「有位現年 41 歲的女病人,30歲左右開始有嚴重經痛,有時甚至痛到不能上班,需要打止痛針。2016 年確診朱古力瘤,但因為本身有嚴重藥物敏感問題,所以她不敢吃藥治療。一直拖延至2018年她再做檢查,除了一顆 4.6 厘米朱古力瘤,還發現一顆 4 厘米的腺肌瘤,但她仍不敢用藥或做手術。結果朱古力瘤和腺肌瘤不斷增大,2020年分別達 7 和 9 厘米,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 

 

該患者先接受微創手術切除朱古力瘤和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左邊輸卵管;之後再以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FU)無創手術消減腺肌瘤。兩項手術均十分成功,手術後患者持續服用荷爾蒙藥物口服黃體素,沒出現藥物敏感,經痛情況大為改善。李文軒醫生表示,若患者初有經痛時便接受荷爾蒙藥物治療,就有機會令腺肌瘤慢慢縮小,便有可能舒緩經痛,後來亦有機會毋須做手術,而且當腺肌瘤愈大,手術風險便愈高。同時亦提醒不應猜測自己的病情,及早請婦產科專科醫生檢查及治療,對症下藥。 

 

Unknown.jpeg


拆解 10 大謬誤防小病變大病 

經過李文軒醫生詳盡講解後,接著便由婦產科專科蘇振康醫生拆解坊間對子宮内膜異位常見 10 大謬誤,包括: 

 

1. 經痛是正常的,不用尋求專科醫生治療 

經痛是女性月經期間產生的疼痛,疼痛的部位大多集中在骨盆或是下腹部,可能伴隨腹瀉、倦怠、頭暈或頭痛,約維持 2 至 3 天,若經痛持續便須求醫。部分女性從未經歷正常經期情況,便覺得經痛沒問題也不會求醫。惟蘇振康醫生指出,長期經痛可能是患上子宮內膜異位,亦可能與某些婦科病症有關,不容忽視,若延醫或會令病情惡化。 

 

2. 婦科檢查很痛 

利用超聲波檢查可助找出子宮內膜異位症(包括朱古力瘤)及其他病變。蘇振康醫生指超聲波的探頭 

放在肚皮上,透過腹壁、膀胱再探測到子宮、卵巢,所以檢查前需要漲尿。檢查過程快捷簡單亦不會產生痛楚,一般能在20分鐘內完成。盆腔超聲波基本上適合所有女性,如曾有過性行為,建議選擇陰道超聲波,比腹部超聲波能更清楚探究子宮、卵巢特別是子宮內膜的狀況。 

 

3. 年輕少女不會患上子宮內膜異位  

完全錯誤。蘇振康醫生表示,曾有少女在初潮後 1 個月確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例,在 4,000 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成年女性研究中,3 分之 2 是在 20 歲之前首次發現盆腔症狀;5 分之 1 在 15 歲之前,是 7 成少女的經痛源頭。即 7 成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於 20 歲前已出現病徵(6)。  

 

4. 子宮內膜異位等到更年期便會自動好轉 

單靠改善生活習慣不能醫治子宮內膜異位症,需要接受正確的醫療治療,再配合適當的運動與生理調適,才可改善生活品質。蘇振康醫生稱,患者應意識到子宮內膜異位症在更年期/ 絕經後,仍可能是有活躍性的/有症狀的。 

 

5. 有嚴重經痛才會患上子宮內膜異位  

蘇振康醫生強調,病徵與臨床病人的嚴重程度不一定完全相關,亦有病人病徵輕微但病情已踏入嚴重階段。 

 

6. 止痛藥足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 

常用於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包括避孕藥、黃體素等,蘇振康醫生指用藥目的是減少雌激素的分泌,抑制排卵功能,從而改善經痛及經血過多的問題,而止痛藥只能暫時緩解疼痛,治標不治本。 

 

7. 治療子宮內膜異位一定要做手術 

患者可選擇藥物治療或做手術切除朱古力瘤,以減輕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疼痛。蘇振康醫生稱通常朱古力瘤直徑達5厘米以上,才會考慮手術治療方案。 

 

8. 治療子宮內膜異位藥物有很多副作用如更年期症侯群,骨質疏鬆 

蘇振康醫生指停經針的副作用類似更年期症狀,包括骨質密度降低和潮熱,限短期使用(6 個月),年輕女性必須慎用;至於第四代黃體素地諾孕素,有助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病變,並將骨質流失程度減到最低,暫時並沒有足夠證據表明會對骨質密度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7)。 

  

9. 長期使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藥物會影響生育,甚至不育 

第四代黃體素地諾孕素會於數天內代謝,經由尿液排出體外,不會積聚體內。臨床研究證實,患者月經會在停藥後約 2 個月內回復正常,因此不會影響日後受孕/懷孕或胎兒發育 (8)。 

 

10. 子宮內膜移位只要手術成功後,便能永絕後患 

有研究發現每 9 個⼿術後不服藥的患者中,便有 2 個於第 2 年後復發;多於⼀半會於術後第 5 年復發。所以蘇振康醫生強調應採取保守性⼿術和藥物治療雙管齊下,手術後繼續服用口服黃體素以有效預防術後復發,以減低重復手術損害子宮的風險。 

 

諱疾忌醫隨時會令小病變大病,婦女經痛雖常見,但不應將其合理化,絕不能掉以輕心,隨時有機會患上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其他相關病症。對身體狀況有懷疑應盡早看婦產科專科醫生診治做檢查,找出經痛根源,以免令病情隨時間惡化,拆除計時炸彈才是最正確做法。 

 

拆解子宮内膜異位症 10 大謬誤後,蘇振康醫生亦分享了一宗相關病例。這位病人在 2020 年求醫時才 31 歲,之前她以為因轉工壓力大引致經痛,便自行吃止痛藥解決。直至發現自己腹部脹大,有次經痛特別厲害,終於忍受不了要求醫。經過超聲波檢查後,發現她兩邊卵巢各有一顆朱古力瘤,分別達 8.4 和 14 厘米。基於她有結婚及生育計劃,蘇醫生決定盡快為她做微創手術,手術後半年持續採用荷爾蒙藥物治療,並接受生育療程,終於在今年年中成功懷孕。 

 

「這個病例正好提示,千萬別忽視身體出現的症狀。不少女性有經痛就只用成藥止痛,但朱古力瘤若 

 

長期置之不理便會不斷增大,除了經痛,還會造成身體慢性創傷,導致不育問題。像這病例,朱古力瘤的體積大至輸卵管也變了形,黏連情況嚴重至做手術也未能消除,令患者難以受孕,幸好接受生育療程後終能成功懷孕。所以初有經痛便應盡早求醫找出病因,及早治療。」蘇振康醫生說。 


資料來源: 

1.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endometriosis 

2. Hong Kong Population Projections 2020-2069 香港人口推算 2020-2069 (censtatd.gov.hk 

3. https://ncimi.co.uk/latest/new-ai-and-medical-scanning-study-could-end-the-need-for-invasive-surgery-to-diagnose-endometriosis/ 

4. Nnoaham K, Hummelshoj L, Webster P, et al. Impact of endometriosis on quality of life and work productivity: a multicenter study across ten countries. Fertil Steril 2011;96(2):366-73.e8. 

5. 《孕媽媽》2019年7月號 

6. https://bit.ly/3Vho8ii   

7. Klipping et al. J Clin Pharmacol 2012;52:1704–1713 

8. Visanne® PI, BHC HK May2021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