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百科

科普醫學百科

【醫療百科】急性腸道傳染病(急性腹瀉)

【醫療百科】急性腸道傳染病(急性腹瀉)

來自:醫療百科 - 醫療百科
發佈日期:clock.png

1.病原體

 

急性腸道傳染病﹙急性腹瀉﹚可由多種不同的病原體引起,常見的病原體包括細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門氏菌﹚和病毒﹙如諾如病毒、輪狀病毒和札幌病毒﹚,較少見的病原體包括那些引致霍亂、桿菌性痢疾及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等的細菌。任何年齡人士皆有可能感染急性腹瀉,當中尤以兒童最容易受影響。

 

2.病徵

 

患急性腹瀉的病人會出現大便頻密並且呈稀爛或水狀的情況,甚或同時有嘔吐及發熱。病情通常輕微,一般會自然痊癒,但部分較嚴重的個案可能會出現脫水甚至休克等併發症。

 

3.傳播途徑

 

急性腹瀉通常是透過受污染的手或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飲品傳染,間中亦可經嘔吐時產生的帶病毒噴沫傳播。急性腹瀉容易在院舍和幼兒中心等環境出現爆發。

 

4.潛伏期

 

由細菌引起的急性腹瀉一般潛伏期為數小時至 5 天,病毒引起的則為 1 - 3 天。

 

5.治理方法

 

主要是補充水分及電解質。腹瀉情況嚴重的病人應向醫生求診,不應自行購買藥物服用。

 

6.預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個人、食物及環境衞生。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處理食物或進食前,以及如廁或處理嘔吐物或糞便後,應用梘液及清水徹底清潔雙手。

-清理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手套,事後須洗手。

-立即以稀釋的家用漂白水(以一份含5.25%次氯酸鈉的漂白水加49份水)徹底清洗和消毒受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地方或物件。

-確保所有食物,尤其是海產和貝殼類海產,應徹底煮熟才可進食。

-如出現嘔吐或腹瀉的徵狀,應停止上班或上學及向醫生求診。


#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健康資訊

------------------------------------

歡迎讀者分享健康資訊、留言及分享貼文,下載iMeddy App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imeddy.client&hl=en_US&gl=US


IOS: apps.apple.com/hk/app/imeddy/id150787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