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資訊

鍾浩然醫生 — 類風濕關節炎持續發炎 增關節變形與併發症風險

鍾浩然醫生 — 類風濕關節炎持續發炎 增關節變形與併發症風險

來自:專科資訊
發佈日期:clock.png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種免疫系統疾病。患者會有持續的關節腫痛和僵硬。影響著的關節一般都是對稱性的,尤以手部的關節影響最常見。持續發炎會導致關節破壞和變形,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功能。除關節以外,類風濕關節炎亦會影響其他器官,如眼部,肺部,頸椎和周圍神經等。持續發炎的患者亦會增加患上心臟病、中風和癌病等嚴重疾病的機會。因此,嚴格的病情控制(Treat your target)和血管病變的風險因素篩選便成了風濕關節科醫生治療的主流共識。


鍾浩然醫生撰


多重診斷 評核病情活躍性
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一般都會依靠臨床的病癥和檢查。風濕科醫生亦會替病人安排一些抽血和X光的檢查,當中包括常用的發炎指數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和血沉降(Erythematous sedimentation rate)。近年開始發展成熟的超聲波(Ultrasound)和磁力共振掃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亦為醫生提供了更精準的方法來評核類風濕關節炎的活躍度,有助風濕關節科醫生能更準確地用藥。

總體來說,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可分成兩大類。舒緩病癥的(Symptom modifying drug)包括一般的消炎止痛藥。此類型藥物能夠迅速地舒緩關節痛楚,但對改變病情並沒有什麼作用。其風險為腸胃出血及影響肝腎功能等。改變病情的藥物則包括傳統的口服藥物(Conventional disease modifying anti rheumatic drug)及生物製劑(Biologic),感染是較常見的風險,尤其是肺癆菌的感染。

口服生物製劑 助緩解病情
視乎病情的需要,風濕科醫生一般會先用傳統的藥物,如成效不顯著便會加上生物製劑。目前大部份的生物製劑都是注射性的。新一代的便發展到口服的藥物(Janus kinase inhibitor)。無論哪一類的藥物,複診時亦需要定期驗血來監察病情和藥物可能引發的副作用。

類風濕關節炎治療的目標是臨床和驗血的檢查也偵查不到發炎的情況。改變病情的藥物一般需要數星期才見到成效,縱使病情舒緩以後還是要長期用藥來維持。由於是長期的病患,醫生和病人的足夠溝通變成為處理類風濕關節炎成功的重要關鍵。




**本文章的健康資訊已由iMeddy醫療網絡內的醫生覆核。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可視作醫療建議,亦不能取代閣下就個人健康狀況向合資格的醫護人員作出諮詢。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