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資訊

類風濕關節炎可致關節變形 及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可致關節變形 及早治療類風濕關節炎

來自:專科資訊
發佈日期:clock.png

甚麼是類風濕關節炎?


1.png


在香港,類風濕關節炎 (又稱類風濕性關節炎) 是常見的風濕科病症,常見發病年齡為35至45歲,並多見於女性。衛生署的數據顯示 (1),類風濕關節炎在香港的患病率為0.35%。 類風濕關節炎屬於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保護身體,不過當免疫系統受損,患者的免疫細胞會轉而攻擊自身組織。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嚴重更會造成關節變形。一旦出現病徵就應及早求醫,以免錯過治療黃金期。


類風濕關節炎有甚麼病徵?


類風濕關節炎通常會出現對稱式的病徵,即身體左右兩邊的關節會同時出現病徵。常見受影響的關節包括手腕、手指聯接關節和膝蓋。 以下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常見病徵:


2.png


當出現關節疼痛,大部分人會以為只是一般勞損或受傷,並自行服食止痛藥減輕痛楚。不過,類風濕關節炎與一般關節疼痛並不相同,病徵一般會持續6星期以上。一旦出現關節侵蝕或變形,情況就不能逆轉,嚴重者可做成永久殘障。另外,類風濕關節炎可影響其他身體部位,如眼睛、心臟、肺部等,更有機會引致心肌梗塞或中風。


類風濕關節炎有甚麼風險因素?


類風濕關節炎屬於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因患者的免疫細胞會攻擊自身組織而引起,但有以下因素可增加患類風濕關節炎的風險。


年齡

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高峰年齡是35至45歲。


性別

類風濕關節炎的患者以女性比例為高。


遺傳因素

如有類風濕關節炎的家族病史,患上類風濕關節炎的風險會較高。


吸煙

香煙中的尼古丁會容易引致免疫系統出現問題。


過濾性病毒

感染過濾性病毒有機會刺激自身免疫系統,誘發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關節炎怎樣檢查?


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專科醫生會檢查關節的紅腫、發熱情況和肌肉力量等。另外亦進行以下檢查:


血液測試

3.jpg

醫生亦會建議患者進行血液測試,檢查身體的發炎因子如血沉降 (ESR)、C – 反應蛋白 (CRP)、類風濕因子 (RA factor)與及抗環瓜氨酸肽抗體 (Anti-CCP)。


X光檢驗、超聲波和磁力共振 (MRI)

如有需要,患者亦可進行X光檢驗、超聲波和磁力共振 (MRI) 以確定關節受破壞的程度。如患者出現嚴重關節腫脹,亦有機會須抽取關節液化驗。

4.jpg


類風濕關節炎有甚麼治療方法?


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一般會以藥物控制病情,防止關節侵蝕,預防不可逆轉的關節變形和造成永久傷殘的機會。專科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處方不同的藥物。藥物包括: 


• 非類固醇消炎藥

• 類固醇

• 抗風濕藥

• 口服標靶藥

• 生物製劑 


以上針藥可針對免疫系統的不同細胞發揮作用,有效減輕炎症及關節損害,控制病情。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