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為您資訊一切關於醫療的問題

張竹君醫生丈夫腦癌離世  了解腦部惡性腫瘤種類及治療方法

張竹君醫生丈夫腦癌離世 了解腦部惡性腫瘤種類及治療方法

來自:醫療資訊 - 醫療資訊
發佈日期:clock.png

一直在疫情記者會亮相的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12月5日及6日均缺席該記者會,由傳染病首席醫生(流行病學)歐家榮代替。張竹君丈夫因腦瘤,年初起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留醫,他昨日凌晨3點病情惡化,延至早上在醫院離世。

傳出張竹君丈夫離世消息後,網民對此紛紛感到哀傷,希望張竹君醫生能保重身體,又感謝她照顧家庭同時,仍每天照顧香港市民,讚揚她一直堅守崗位,專業精神令人敬佩。據了解,同為醫生的張竹君丈夫去年不幸患上腦癌,一直在威院留醫,惟病情反覆其後轉差,進入癌病末期,延至今日不治。張與丈夫都是虔誠基督徒,不少教友都一直有為他們祈禱。

張竹君曾連續72日主持疫情記者會,面對記者一連串的提時,回應不溫不火,表現專業,記者關心她無時間休息,她則稱自己工作時間不算長,其他同事更忙。張竹君在繁重的工作背後,還要頻撲到醫院探望病夫。

撰文:Vicky 

腦癌是頭顱內腦部惡性腫瘤,通常根據腫瘤來源來區分:


  • 原發性腦癌 – 從腦組織細胞生長出來的腫瘤。最常見的是星形膠質瘤。


  • 轉移性腦腫瘤 – 嚴格來說不能叫做腦癌,它們是從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轉移到腦部的惡性腫瘤。隨着針對其他癌症的治療日趨進步,病人存活率越高,轉移到腦部的機會卻有增加的趨勢,其中最常見的有肺癌、乳癌、腸癌和腎癌等等,有一半以上腦部惡性腫瘤是屬於轉移性腫瘤,絶對不能忽視。


  • 原發性腦癌–雖然不普遍,但常常帶給人絕望的感覺,但和一般的癌症一樣,如果及早發現和治療,治癒機會不低,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新療法的出現,治癒率就更高。

成因多數是基因變異


眾多種類之中,最常見的腦癌是膠質瘤,成因還不確定,但通常未必是單一成因,而大部份來自基因變異。


另外,長期接觸輻射物和從事化學物品相關工作的人有較高的得病率。腦癌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層,但統計發現於3至12歲的幼童和45至70歲的成年人發病比率比較多。

膠質瘤的嚴重性可根據細胞變異、增殖指數、鄰近組織入侵性、新增不正常腫瘤血管、腫瘤內部壞死等,從而分為4級。第一、二級生長緩慢,性質比較溫和。第三、四級屬於高度惡性,尤其第四級,可稱「多形膠質母細胞瘤」,生長異常迅速,擴散距離遙遠,而患者多在40歲以上人士。

腦癌症狀不易被察覺

腦部的空間受頭骨局限,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功能,故此腫瘤的症狀、位置、大小、生長的速度亦有直接的關係。有些病人可能並沒有症狀或者較遲出現腫瘤症狀,因此不僅病人有機會忽略患病徵兆,家人也不太容易發現,除非是一些類似中風的明顯症狀(手腳冇力、言語不清、嘴臉歪斜)才會令人有所警覺。

常見的腦腫瘤症狀

  1. 頭痛 – 從間歇性頭痛變成持續性頭痛,尤其是早上起床時的頭痛感覺特別强烈,而且頭痛會越來越頻繁和嚴重,甚至會噁心嘔吐。

  2. 癲癇發作 

  3. 容易失平衡與行走時感到困難

其他症狀包括

  1. 手腳逐漸喪失感覺及行動能力

  2. 言語不清和難以用言語表達想法

  3. 視力模糊、出現重影、視野缺損

  4. 記憶衰退、人格改變

  5. 日常生活混亂

治療腦癌要結合多種方案

腦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結合腦外科切割手術,配合術後電療、化療減低復發風險,有時候亦會採用鏢靶治療和最新的電場治療。大多數情況下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的個別情況來擬定治療計劃。

原發性腦癌中有8成為膠質瘤,當中有超過7成屬於星形膠質細胞瘤,是最難根治的一種腦癌。以一至四級惡性程度來說,第一級2年後的存活率有9成,第二級有6成,第三級有5成,第四級根治機會很微,即使用盡各種治療,大部分都會復發,兩年存活率少於3成,5年存活率則更差,約只有半成。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方法,最理想的效果是將整個腫瘤連同周邊癌細胞侵蝕的組織割除,但要在不損害腦部功能和造成嚴重併發症的大前提下,要將腫瘤完全切除是十分困難的,故此很多時只能在安全範圍內盡量移除腫瘤,以減低顱內的壓力和患上腦癌而帶來的不適及。

隨著醫學進步和高科技儀器的發展,手術精準度大大提升,病人需要面對的風險也相對減低了不少。磁力共振導航系統、實時超聲波導航及螢光顯影劑 (可在手術的特殊藍光下產生紅色螢光)等等工具,能夠幫助醫生準確切除腫瘤位置和延伸部份。

若果腫瘤在腦部一些重要區域或附近,例如語言區域或運動區域,則可以使用術間神經傳導刺激方式或清醒開顱手術,以確認要保留的重要區域,才進行切割手術,目的為了保留病人的腦部功能及將損害減到最低。

放射治療

採用先進放射技術集中高能量放射線破壞癌細胞,阻止生長。

化學治療

常用的口服化療藥為「替莫唑胺」(temozolmide, TMZ), 能夠穿透血路屏障攻擊癌細胞。

腫瘤電場治療(TTF):

TTF是嶄新的腦癌治療技術,患者需要每天至少18小時戴上頭套,透過製造出來的電場干擾腦部癌細胞,使它們無法正常分裂,從而阻止癌細胞生長,可以與化療藥物同步使用。新療法不會增加副作用,惟費用相當昂貴。

近年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在治療其他癌症上有很大的突破,但應用在大部份腦癌病人上反應就一般。故此過去10多年來治療腦癌,尤其第四級別腦癌的標準療法並無改變:手術後接受6星期電療化療,再延續口服化療藥半年,若同時接受電場治療,病人整體存活時間可以由16個月延長至20個月,5年存活率亦由5%增至13%。



關於iMeddy 線上醫療平台


iMeddy為香港領先的線上醫療平台,為用戶本地最新醫療及醫生資訊,並提供線上預約、視像問診、健康商城、智能醫生配對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