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醫學百科
心臟病是甚麼?
心臟病是指各種與心臟有關的疾病。包括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種心臟病。最常見的為冠狀動脈心臟病,亦即冠心病。 是引致心臟病死亡的主因。
心臟病的成因
心臟病的風險因素可分為可改變及不可改變兩種。
可改變的因素包括:
有吸煙習慣
缺少運動
過重及肥胖
過量飲酒
血脂過高
血糖過高
糖尿病
不可改變的因素包括:
年齡
性別
遺傳病
同時,心臟病亦可分為先天性心臟病及後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可能由於母親在懷孕早期的疾病或服用的藥物有關,或與遺傳有關;而後天性心臟病即由以上可改變的因素所引致。男性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比女性高三倍。
心臟病的病徵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57.html
根據香港衞生署的資訊,患有冠心病的病人,有機會在劇烈運動後產生壓迫性的心絞痛,痛楚可 擴散至手臂、肩膀、頸部和下顎,但休息後便會有所好轉。另外,如病人在心臟病發時,心絞痛的程度會加劇,時間也會延長。其他可能出現的病徵包括心律紊亂、暈眩、出汗、噁心和四肢無力,心臟衰竭的病人更會氣促和雙腳水腫。
疼痛可持續 5 分鐘至數小時。改變動作亦不能使疼痛停止或減輕。 疼痛可能是持續性的,也可能時有時無。特別要留意糖尿病患者或年齡超過 75 歲患者,在心臟病發作期間不會察覺到任何疼痛。這被稱為“靜息”心臟病發作。
如遇到懷疑心臟病發作,應立即致電999。
治療心臟病
服食藥物
心臟病患者需要依照醫生指示服食控制病情的藥物。一般患者需控制高血壓及高膽固醇,醫生會為病人處方藥物,病人需長期定時服用。同時,醫生亦會處方阻慢血小板或血液凝結的藥物。另外如患者受心絞通影響則可以服食硝酸甘油片(脷底丸)紓緩痛楚。
手術治療
手術為可以治療心臟病的另一方法。「支架植入術」及球囊冠狀動脈成形術(又稱「通波仔」)是現時有效的手術治療,目的為擴張已堵塞或收窄的血管腔 ,並防止血管繼續或再次收窄。一般會在病人接受心導管檢查及冠狀動脈血管造影後,發現病者心問題方會進行此手術。
3. 溶栓治療
靜脈溶栓治療是通過溶解堵塞血管的血塊,令血管回復暢通。出現徵狀 3 小時內,醫生可為適合接受注射的病人注射「靜脈溶栓劑」 ,但成效因應出現徵狀後的治療時間而異。
如何預防心臟病?
心臟病分為先天及後天兩種,要預防先天的心臟病,可從生活習慣著手改善。定期檢查身體亦相當重要,有助及早發現問題。
戒掉煙酒等不良習慣
酗酒的人士要注意,長期攝取酒精會破壞心肌細胞,酒都是少飲為妙。至於煙草的化學物質,更會減少血液中的含氧量,使血壓增加。
適量運動
定期做適量運動,有助保持心臟健康。最理想的運動時間為每日最少20-30分鐘,但心臟病患者要留意,運動時要監察心跳,如出現呼吸困難等情況需要休息。
均衡的飲食
要維持心臟健康,多進食蔬菜及水果,肉類則以低脂肪為主。而烹調方法用樣重要,盡量以少油的烹調方法煮食,蒸、炆等少油的方式特別適合護心人士。選購食物時亦應留意糖分、脂肪等比例,避免攝取過量糖及脂肪,增加心臟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