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健康改變生活
2019年終於進入了12月中旬,天氣也漸漸變冷。《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稱「氣溫每降低攝氏1度,未來一個月罹患心肌梗塞的機會增加2%,且在前2周的危險性最高!」
為什麼寒冷天氣會增加心血管負擔?萬芳醫院心臟內科主任林永國表示,氣溫本身雖是一個壓力,但最主要原因是人體必須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在適應、調節的同時就會增加體內「壓力荷爾蒙」如腎上腺素(adrenaline)和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的物質,而腎上腺素的荷爾蒙會使脈搏數上升,動脈收縮。再加上,溫度變化亦會增加血管收縮,若本身就有血管狹窄、動脈硬化等跡象,理所當然,更可能讓原本就存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變成血栓,進而增加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及中風的急性發作!
在寒冷的狀態下,周邊血管會跟著收縮,血壓就容易上升,原本就有腦血管硬化的病患,也會提高腦中風機率!雖說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但在冷颼颼的季節,就是提不起勁,使得排汗量相對減少,加上水分攝取不足,血液濃稠度就會增加,因而提高血液在血管內凝固的機會。不僅如此,冬天更是溫暖的火鍋季,高脂肪、高熱量、重口味的食物,經常不自覺地攝入過多,上述種種因素都會加重身體負擔,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惡化的原因。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到寒冷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那麼對於罹患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人或是心血管系統已經老化的長輩們,就更應該重視保暖工作了。下面介紹8種禦寒要點,快把重點記起來:
1. 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
2. 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
3. 隨身攜帶保暖衣物: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所以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有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
4. 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也要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以及突然的激烈運動等。
5. 如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
6. 避免加重身體壓力:運動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
7. 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遵照醫囑按時用藥。
8. 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尤其近日早晚溫差大,恐替心血管帶來不定時炸彈,家裡有老人家,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必定要注意禦寒之道!
SOURCES:
1. 今周刊
2. 衛生福利部
By iMed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