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健康改變生活
權力並非政治人物、商界人士的生存工具,我們日常生活都受到不同權力的壓力,可能是來自父母、老師、上司等權力者,或是法律、社會約束等規範,而作出非自願的行為,若不遵從更有可能受到懲罰,這個行為稱為服從(obedience)。
當工作上遇到不公平的事,不少人以「服從上級命令」為由說服自己,對不公視而不見,甚至為升職加薪而埋沒良心,成為加害者的一員。最極端的例子為「納粹劊子手」Otto Adolf Eichmann。政治學者Hannah Arendt 在《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Eichmann in Jerusalem> )一書,記錄了他的受審過程,並當中提出了「平庸的邪惡 (the Banality of Evil ) 」一概念,指出納粹德軍與常人無異,只因盲目服從上級的命令,而作出非人性的暴行,亦意味著每個人都有機會作出同樣的行為。
無可否認,接受方的自身因素,如道德水平、人格特質、文化背景皆為影響其服從性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命令者亦責無旁貸。命令者的權威愈高,接受者亦較易服從。同時,如命令者現場監督接受者,後者會因感到較大的壓力而服從。命令者提出命令的方法,亦影響對方的服從程度,先由小要求開始,再逐步提出大要求之得寸進尺法 (foot-in-the-door technique),有如溫水煮蛙,令接受者有機會在實施小要求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的認知,從而改變其觀念,減低、更甚扭曲其對最終目標的抗拒。
當下的情境亦會影響接受者的服從性。如接受者無法即時知道受害者的反應,執行命令的心理壓力變小,因而較容易接受且執行。另外,接受方若為團體,只要其中一員拒絕,其他人的服從程度亦有可能隨之下降。
面對權威的壓力,無論對方提出的要求不合情理,「說不」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但盲目服從只會令社會衍生更多的不公,自身所受的良心指責亦有機會伴隨一生。
SOURCE:
1. 超普通心理學
By iMeddy